绝书》记载:楚王命令风胡子到越地寻找欧冶子,请他制造宝剑。于是欧冶子走遍江南名山大川,寻觅能够出铁英、寒泉和亮石的地方,只有这三样东西都具备,才能铸制出利剑来。
最后他来到龙泉,经两年之久,终于铸剑三把:第一把叫做龙渊,第二把叫泰阿,第三把叫工布。这三把剑斩铜剁铁,就似削泥去土。楚王见剑大喜,赐此地为剑池湖。
铸造一把龙泉宝剑需要几个条件:第一是当地的铁英沙;第二是含有某种微量元素特别适于淬火的龙泉水;第三才是传统的磨炼锻造技术。
古时候人们靠百炼成钢,即使这样炼出的钢,含碳量仍然很低。用低碳钢制成的剑,剑刃仍不锋利,如何才能提高剑面的含碳量?
淬火就是最佳办法,也是铸剑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可谓赋予宝剑灵魂的时刻。剑坯燃烧到750-800摄氏度,便可淬火。
剑胚经历数万次的反复锻打与磨砺,惟独这一步,却只有电光火石的一次机会。瞬息之中,便可决断一切。
一招不慎,前功尽弃,铸剑师与打铁匠的差别就在这一刹那。
古人淬火,要寻找所谓的仙水,要寻找含有特殊微量元素,有利于化学反应的泉水。相传欧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