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重点还是忠,这忠,就是服从朝廷和皇帝的利益和法律,其实就是服从法家之理,服从君主意志。
不过,从话中来说,其实孔子并没有直接说忠恕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其恕乎!”(但是并没有说忠恕)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其实只是曾子的意见恕就是仁的一部分,并且,这实际上,也不能直接引用,关键是,孔子当时的背景,几和流民一样,没有任何权力,因此他终身行之,就是这个恕,而不是大仁非不愿行大仁,实是不能行大仁!
讲经讲义,在古代经典中,差之毫厘,就可以谬以千里,而历代治世,却故意如此,因此经常就有儒家大家来号称:“只要离了忠恕,也就离了仁字!”这自然就迎了统治者的心意,到了后来,甚至不提仁礼,只说忠恕了当然,对统治者来说,忠本身就是法,就是礼,至于仁嘛,这个恕字就很对胃口,宽恕这个意思,本质上说,就很有建立在高低的等级基础上。
我愿意宽恕你,是恩典,不愿意,也是国法,自可随心所欲,无论雷霆,还是雨露,都是天恩,杀你全家也是恩旨但是你如不忠,这万万不可。
而现在《仁礼本意论》紧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