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最后失败也不出意外。
想来,杨嗣昌也是基于这一考虑,这才提出和谈提议。在他看来,明军在北方的部队,关宁军、宣大军、京营能够出动的机动力量加一起也就七万多人。这已经是明朝在北方仅有的一点家底子了。
如今清朝如日方中,正值国力上升的阶段。这七万人马拉上战场,不但起不了任何作用,说不好还会被人家吃干抹尽。
如果明朝的北方边军被清兵尽数消灭,将来还靠什么驻守从山海关到大同这条漫长的边境线。而且,没又这支能够打仗的部队,一但国内的农民军再次起事,又靠谁去镇压?
满清确实是明朝最凶恶的敌人,可是,就目前来看,却不是同他们大打出手的好机会
。就算要打,也没有获胜的可能。
国战说到底乃是国力之间的较量,不是一场两场战役就能决定的。而如今明朝的国力……哪还有国力可言?
所以,杨嗣昌的想法是攘外必先安内。先剪除国内农民军,休养生息个几十年,再整顿军备和建奴在辽东较量一番。
实际上,这个思路并不是杨嗣昌所独有的。
自天启年开始,朝中就有议和的建议。
只不过,明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