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让我们走私盐。若我宁乡军走制私盐,自可销去内陆,又何必去海外。哈哈,郑家所说这事,表面看起来好象很优厚,其实就是将我等当成三岁小儿。()”
孙元止住笑声,指着郑鸿逵道:“曰渐先生,你这次来是埋汰某的,没诚意啊!”
听傅山说破这一点,旁边的郑成功恍然大悟,又看了一眼郑洪逵:“三叔。”目光似在责怪他开的条件实在太苛刻。
郑洪逵一阵无语:大公子怎么这样,这不是胳膊肘往外拐吗?
确实,郑鸿逵抛出的这个条件内中的意思正如傅山所说的这样。表面上看起来扬州镇好象摇身一边成为郑家的总供货商,可惜东南一地的大宗商品都把持在士绅和大族手头,比如产茶地都是大族的产业,而扬州又不产茶;丝绸纺织,除了官办,大型的工坊也都被官绅所把持,江南一地任一一家大一点纺织作坊所没有几百上千架织机?
这些人谁没有官身功名,有的人甚至是朝廷退休的大姥。这些人门生故吏满天下,同窗同年遍及江南,早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利益团体。
孙元若是莽撞地涉足其中,同他们抢食,必然遇到极大的反弹,说不好还要将自己给陷进去-----父母之仇可以忘,断人财路,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