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举人。如周仲英这种人,索性只是个秀才,一辈子和举人无缘。
实际上,明朝倒在这条路上的名人实在太多了。远的有唐伯虎、徐文长,近的有顾炎武、黄宗曦、王夫之,这些在文化史、思想史、文学史上的一代宗师都仅仅是个举人,甚至只是国子监监生。
不能做官,没有生计,自然对朝廷满腹怨言,呼啸而聚,操弄舆论,议论朝政,指桑骂槐,搞得人心动荡,成为不安定因素,颇有后世公知的味道。
后来,无论是李自成攻占北方,还是满清入关,在北方诸省建立政权,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招纳这些失意文人为官。这样做有几个好处,一是有了这些人在手,可以多多少少安抚所谓的士心,为自己获取一定的好名声;二,这些人多半是当地社会的中坚力量,起用他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地方,巩固自己的政权;三,还是那句话,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各地衙门确实需要知识分子管理地方政务,做这种事他们内行。在几百年后的二十实际中叶,一个新生政权建立,刚开始的时候也用武人治天下,结果搞成一团乱麻。知道新政权的教育系统所培养出的新一代人才成长起来,国家才逐渐走上正轨。
孙元心中虽然非常反感东林、复社和书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