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的风格,尤其是那些成名导演,他们导出来的电影,哪怕不告诉你那是他拍的,但是你只要一看电影就会立刻明白,哦,这是那谁谁谁拍的。
但有意思的是,说到管琥,却很难有一个统一的认知。
看过他早期电影的人,会觉得这是一个和大部分第六代导演一样,将目光聚焦于真实社会,以比较朴实的电影语言去讲故事的一个人。
如果是从《斗牛》开始看他的电影的人,又会觉得,这是一位擅长将各种较深刻思想融入到喜剧风格中,无论怎样深刻、惊人的东西,都能以嬉笑怒骂来演绎之,却又能在喜剧之外触发观众的泪点。
简单来说,他其实没有一个固定的风格。
于是,他的电影,就被人冠以“明显带有印象主义色彩”这样的名头。
对于所谓的印象主义,有这样一个形容——导演们在影片中实验各种各样新的摄影与剪辑技巧来描绘人物的心理状态。
其实说白了就是没有一个固定的风格,一直在探寻、摸索,但是其电影的核心,是人物,是人物的心理表现。
单纯从这一点来说确实没错,从早期的《上车走吧》里的刘承强、高明,到如今的牛二、牛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