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途。”
第一先表示我当然是愿意当官的,要谢谢皇上的好意,可不是什么想要隐逸山林的大儒,这个基本概念必须明晰。
第二呢,还是得表明态度,我虽然想当官,但要走科举,不想要以白士之身出仕。
这差别可就大了。要是以白士之身为官,就算是皇帝破格提拔,起点再高,以后的升官也受到很大的限制。一路会宠臣路线难得正果,为顾子瑶所不取。
如果从科举的名号起步,那各方面评选提拔都会占优势,再加上有皇帝罩着,怎么也吃不了亏。在入宫之前,顾子瑶就做了这个决定,就算是皇帝要封他官。他也会坚辞不受,何况只是这么客气的询问。
“这也是正理。”顾子瑶的苦衷隆平帝当然明白,皇帝虽然代表天命,但是文武百官掌控天机。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很多时候并不能够随心所欲,而是必须按照既定的规则来办事。
如果只是给一个白士受低品级的官位,那当然可以由皇帝一言而决,内阁也犯不着为了这个来与皇帝争执。但是日后的前程,却不是隆平帝可以轻许。升官评判,一看政绩二看功德,皇帝的意愿反而要排到最后,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所以顾子瑶想先博进士再当官,这才是清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