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字数自然是压缩再压缩。
这种情况,实在是让后人挖空心思地猜想前人的记录。
后来文字的载体是竹简、木简,一部书就是好多卷竹木简,表达的意思多,字数也不会多。
当然与此同时,还有人用丝帛做载体的,太昂贵。
等到了纸的出现,才终于让文章有了更好的载体,但没有印刷术,需要抄书。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文字是要求简洁,而不是准确表达。
直到印刷术的出现,终于开始出现的白话文。
不单单是文体上有变化,文字也是同时变化着,从金文、甲骨文、大篆、小篆、以及秦统一后的隶书等等,直至简体字。
即使早期的甲骨文,因为种种原因失传,但文字的传承是一脉,才给后人留下破解已经失传的甲骨文的钥匙。
当然随着时间的流逝,最终文体和语言都朝着更加让人能够好理解的方向而去。
就像现在,文言文依旧是士族的主流,白话文更多是下里巴人使用的。
但多少年后,却是白话文占据上风。
毕竟白话文读起来,更加令人明白,而文言文更多是先人的典籍。
当然如果有人就是喜欢文言文,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