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网游小说 > 一品农妃 > 正文 第八百三十九章 明知故问
们生来就更受欢迎,是社会认为经过教导就可为社会做贡献的存在,教育目的完全不同。
    教育形式在中国汉代以前,女性性别角色教育以“四德”为基本内容。女性满十岁便要深居闺阁以受姆教。汉代以后,因儒家地位的巩固,女性教育逐渐得到系统化,有了专门的教材,对妇女各方面行为提出具体要求。
    男性则一直都是教育的主体,而且接受教育的机会也几乎只给了男性,我们所熟知的大部分诗人、作家、明君、贤臣,几乎都是男性。他们从小就接受各种教育,或是请先生,或是上私塾。
    官学、私学、国子学、书院制度、国子监、科举制度,一系列教育制度变迁,变的从来只是体制,教育主体从来都是男性。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男尊女卑的因素,按照西方女权主义的观点,人类历史上不平等的两性关系的形成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是生理差异,女性的身体条件允许她们生育并哺乳下一代,男性则做其他工作。第二阶段是社会价值差异阶段,因女主内,男主外,男性被认为社会价值更高。第三阶段即由社会价值差异造成的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象。
    思想决定行动,首先是受古代封建社会中人们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的封建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