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迅速吸引了大批的优秀人才!
在这个时代,巴黎和柏林原本是全世界的细菌研究中心。如果稍稍花点儿心思去搜集资料的话,人们会发现几乎全世界的细菌学权威都曾经在这里学习和工作过。比如说梅契尼科夫,比如说耶尔辛,比如说日本北里柴三郎,再比如说中国的伍连德等。
但是当亨氏医学院迅速崛起之后,这些人就又多了一个新的选择,尤其是当纽约那让人惊叹的研究条件公开了之后,巴黎和柏林便注定要失去一批未来的大牛了。一批对细菌学有着浓厚兴趣的研究者,这些人从法国、德国、英国来到纽约,进入细菌学系或者免疫学系,最终奠定了亨氏医学院两个专业的辉煌基础……
扯远了,收回来。
正是发现亨氏医学院的崛起不可阻挡,巴斯德研究所和科赫研究所迅速转变了思想,凭借着与约翰的联系迅速结成了合作。约翰是柏林大学的学生,与科赫也颇有关系,两者的合作自然而然;至于说巴斯德的话,美法联合制药公司的出现也是他们联系的纽带,毕竟巴斯德的侄子也是股东之一,而药品在法国的推广也没少借助这位大佬的声望。
所以到了最后,有趣的事情发生了。
巴斯德研究所和科赫研究所老死不相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