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大不同,虽然不像后者高大巍峨,但其实每个房间都很宽敞,苏式建筑恰恰相反,公共部分都很宽大,房间里却很局促。可能是两种文化的功能需求不同吧。我下到地下室才发现这里的面积比我想象的要大得多。
因为后面有几场戏要在地下室拍,剧务把这里简单的收拾了一下,七八个木箱被堆到了地下室的一角,留出了足够架设机位的空间。被原来的女四号抠开的墙壁,在东北角上,剧组并没有修补,只是用一个大木箱挡了起来。推开木箱,就露出了洞口,洞口的几块木墙围应该是被很大的力量掀起,上面还残留了暗红色的血迹,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女子徒手打开的洞口。
这个洞之后一米见方,原来应该有个门,后来被砌死了,从砌墙的砖块和砌的方式上看,似乎非常匆忙。我拧亮手电,弯下腰,向里面爬去。看得出这里的通路被砌死后,一直没人进出过,积的灰土很厚。之前进去的那个剧组的人,应该一边爬一边把通道里丢弃的碎砖,工具和木板推到了两边,但爬上几步,还会觉得胸口憋闷,喘不过气。
好在通道有一米多高,勉强可以坐起来,我休息了几分钟,等灰土慢慢的落下,继续往里爬。顺着手电的光线,向前看去,不远处就是黑黝黝的地下室,应该是个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