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真看,像是看一般书一样的看,还直接在书上做笔记,或者撕下一页来做剪报,经常弄得那些老善本面目全非,连我一个收藏圈的门外汉看着都心疼,他却跟没事儿人一样。他这种视文玩如粪土的劲头,让我很怀疑他是怎么混进文玩圈,跟冯不过成了莫逆,又是哪来那么多钱供他这么个造法?
廖焕生进入文玩这圈子,按冯不过的说法,就是平地一声雷,突然出现,声名骤响。冯不过认识廖焕生是在潘家园古玩市场的早市上。
那是九四年秋天,冯不过天刚亮就去潘家园转悠。前些天有朋友告诉他,早市里有几个山东过来的农民,手上在出一些来路不正的货,有瓷器,有玉器,有石雕,还有几个镇墓兽在卖,估计是刚倔了个宋代的古墓,东西规格不低。
冯不过心里来了兴趣,一大早就进了市场,看能不能撞见那几个山东人。在市场南面一个僻静的角落里,冯不过发现了目标,两个身材魁梧的汉子正和一个蹲在地上戴眼镜的中年男人聊着什么,看地上摆在一条破褥子上的东西,应该就是他那朋友告诉他的山东农民的摊子。
冯不过拿起地上摆的一个半尺来高的陶俑像,上下端详了一下,看造型,看制作工艺,看陶俑破损断口处的陶土质地,应该是宋代的东西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