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无比坚定的。
还有那些反面人物,不够坏,不够猥琐,怎么能衬托英雄形象的高大?必须改,给英雄人物加戏,没有事迹没关系,编啊,再把别人的事儿安在他的头上。还有唱腔对白都要改,要更白话,要老百姓都能听明白。
文革领导小组专门安排了一个人到剧团,指导本子的思想导向。这个人叫徐天红,工人造反派出身,对京剧一窍不通,更别说剧本创作了。可恰恰徐天红是个极度自负的人,一切必须按照他的想法来编,这已经不是戏剧服务于政治的问题,而变成了服务于他自己的喜好。
胡安北在创作上非常的固执,他本来就很反感将人物脸谱化,现在还要他为主角编造一些不存在的事迹,这是他完全无法接受的。胡安北和徐天红从第一次交流剧本,就开始不停地争吵,不到半小时就不欢而散。而最初,团里的领导认为只是创作上的争执,大家统一了思想,问题也就解决了。但很快就发现,这种争执发展到了不可调和的状态。
徐天红是个内心阴暗的人,几次争吵,他在专业上的短板被无限放大,面子上很过不去,他想不通,在一切以政治挂帅的时代,怎么会有胡安北这样的死硬分子抱着自己的创作理念不放?不把他那套腐朽反动的创作思想斗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