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已久,但拆除时还是清理了大量砖瓦碴土,运走这些废料是个巨大的工程,耗时废力。
当年紫禁城的设计者道衍和尚,本身便是堪舆大家,在他的建议下,干脆用这些碴土和挖护城河的土石,在紫禁城北堆起了一座土山,之后又历经几代营建,才成为今日的景山。
景山出自道衍的手笔,还是非常可信的,因为它深黯风水布局,使紫禁城背有靠,而王气于龙脉之上久聚不散,冬天又可以遮挡从北方来的寒风,夏天,满山苍松翠柏,又使皇城不那么燥热。
正是这皇城中轴的合理打造,满清代明之后,也认为紫禁城王气不散,没有另修宫室。
我所知的似乎并不比胡安北多,他也没有再详细讨论下去,我只是奇怪,胡安北怎么会突然关心起景山来?
之后的两三年里,胡安北忙着剧本创作,经常离开北京,而我也常被刑侦总队请去,协助他们办一些稀奇古怪的案子,在家的时间越来越少,渐渐和胡安北没什么联系,也淡忘了他身上奇怪的故事。
转眼到了八八年的夏天,和故宫博物院的一个朋友吃饭时,他给我讲了一个他们关于景山的一个奇怪发现。
原来,八十年代初时,为了全面修复故宫,北海的破损建筑,他们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