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珅十八岁被乾隆任命为内廷三等侍卫。这个任命,既有乾隆将和珅调到身边,可以时时教导的意思,但更多是爱屋及乌,完成小玉兰最后的遗愿而已。
但让乾隆意外的是,和珅办事严谨但不失灵活,胸有城府却颇有远见。平时除了练武,就是结交京城的文人墨客,于诗词歌赋上展现出了过人天赋。看到和珅的不断成长,乾隆不得不感叹,他现在的皇子中,谁有和珅一半的本事,便是储君的不二人选,可惜和珅身上的秘密再无反转的可能。又想想,也许和珅真是个做官的材料,如果能成为国之柱臣,那无论哪个儿子接班,有和珅的辅佐,都可以让他放心了。
念及此,乾隆索性给了和珅个管库大臣的小官,管理宫廷布库。和珅来到布库,一头扎进布堆里,重新归类分档,力求每笔进出清晰了然。另一方面,走访布商,了解织造工艺,了解储运环节,按现如今的话,就是规范了管理流程,把控采购环节,梳理了供应商,基本杜绝了里面的贪腐行为。
和珅的做法,在布库各级小吏看来,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没太放在心上。谁曾想,流程被规范后,他们再想从里面捞钱就难上加难。利益均沾的道理小吏们还是明白,就纷纷拿出银子行贿,没想到这和珅油盐不进,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