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一斤为16两,战士们的粮食计划将从6两,增加到12两,其余的,仍以野菜补充。别看增加的只有6两粮食,战士们觉得就好像吃饭进步了好大一个台阶似的,高兴之情自不必说。
为了解决饥民吃饭的问题,各地也陆续开始建了粥棚。在当地八路军工作队的保护下,几个村建一个。在无人区里,建立了上百个的施粥棚。
施粥棚的饭,也就是熬了一勺子一碗的稀粥,一人一勺,供饥民们排队享用。别看只有一勺子稀粥,也把许多人从快要饿死的边缘上挽救了过来。
各地的饥民听说无人区里建立了施粥棚,那真是如同发现了人间救星一般,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人们托儿带女,扶老携幼,纷纷拿着饭碗,到施粥绷来领取饭食。就连一些不是无人区的民众,也托儿带女地来喝碗粘粥了。
这就是老百姓开始从所谓“富庶”的区域里,向无人区里倒流了。
借着这股子东风,冠县北部地方政府,堂邑政府,迅速地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建立村里基层抗日组织。只要是有了组织,就可以通过当地抗日政府,申请一部分救济粮。这样的话,饥民们再也不用到粥棚里领粥了,可以自己做点儿饭吃。
为了解决无人区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