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因为皇宫的东西外流了不少,所以仿古画特别盛行,尤其是有高手买來老绫子老墨,仿好了之后精心做旧,大量“古画”就这么出炉了。
其中以明代特别是明四家的最多,不仅蒙了不少洋鬼子,而且好些都被国人当真品给收藏了,流传到今天,甚至还能看到不少这样的画,拍卖会上也有,古玩店里也有。眼力差点儿档次的,还是当真画买。
看來,这老头儿是把这幅画当成那批“古画”里的东西了。
唐易见老头儿话说得这么直白,当下也沒客气,“您走眼了,虽然这画不卖,但可不是后门造。”
老头儿一听唐易说“后门造”,不由高看了他一眼。
所谓“后门造”,就是清末民初那批“古画”的一个主要源头。怎么说呢,当时清代故宫后门附近,有一溜卖字画的铺子,大多数都是卖这种“古画”的,老板们之间心照不宣,但是來买的却不知情,寻宝的络绎不绝,挑來拣去乐此不疲。
古玩圈里的老人们,若能一眼看穿,喜欢叫这种仿品为“后门造”,也叫“后门倒”。但现如今知道的人就相对少一些了。当时仿古的那批高手,底子都很厚实,以假乱真,骗过专家的东西还真不少。
金石溪的画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