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选择。
另一方面,这些特效工作室拿到的项目,基本上也都是好莱坞七大的外包镜头,大部分还都是萤火虫体系本身。
通过控制项目外包的走向,萤火虫体系也可以间接影响乃至控制这些小型特效工作室的发展,让其变相成为数字领域的附庸。这些小型特效工作室虽然足以比较滋润地生存下来,却永远无法对数字领域产生什么威胁。
甚至,将来一旦特效行业变得不景气,只要收紧特效外包策略,这些附庸的小型工作室就可以被轻松牺牲掉,变相帮助数字领域抵御风险。
至于另外三家刚刚成立的光影时代,或许他们前期会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技术研发。但当三家发现,对于大部分特效镜头来说,自主研发技术不但成本会远远高过那些小型的特效工作室,后续的具体CG画面制作的人力资源成本同样高出同行业很多,光影时代也很难像数字领域这样依靠出售软件和技术解决方案获得额外的收益。
那么,撑上几年后,三家公司的高层肯定会逐渐放弃对光影时代的全力扶植,继续变相地受到数字领域的隐性控制。光影时代也会逐渐成为一个鸡肋般的存在,毕竟,连基础的特效技术都无法完善,在更加深入的特效技术领域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