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子上。
司若溪打开篮子一看,里面是一片一片不同颜色的衣服碎布,而且不像是新的。
李若兰见司若溪一脸疑问,便笑着跟她讲起这百家衣的由来。
早在旧时汉族育婴就有民间流传穿百家衣、吃百家饭,孩子才能无病无灾,就跟饥饿年代穷人家给自家孩子取的名一样,二狗、狗蛋、狗剩这一类的贱名,以为贫贱易养活。
这百家衣也是有讲究的,其中就以儿童的百家衣坎肩做工最复杂,刘艳爱就是看着李若兰的绣工好,才让李若兰缝制的。
在这个时候哪家要生孩子,就会从亲邻好友处讨得一块布,这些布的颜色不同,缝制出来的图案也各不相同,这要看缝制着的手艺如何。
特别是这坎肩,用不同色彩、质料、形状的布片经过精心选择、折叠、缝合,最终制成一件颜色缤纷的衣服,衣服做出来风格也是令人倍感温馨。
“我估摸着这是要做给强强的,等到强强上小学就能穿了。”百家衣一向都是做给长子,待长子上小学前穿上,李若兰这么说也没错。
可司若溪却是知道这并不是做给李强的,而是做给那个人的孩子。
中曾提到李强是刘艳爱的第二个孩子,养在刘艳爱父母名下的刘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