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利累。讲一个香港男仔穿越时空回到战国时代,第一面还是落到一个战国大美女的床上,冇得顶。上面还有查先生的推荐词,莫不是又一个科幻武侠二合一的新《鹿鼎记》?”一个读者对另一个人说着。
“哦,听听就不错,快给我看看。”另一人立刻抢过朋友手中的报纸。
在香港,以金镛如在香港的名誉地位,他如果要为哪本武侠作序或者写推荐词,只要那本不是写的太烂。就跟后世起点的中原五白,天天给一新人作者推荐一样。效果绝对显著,只少也能保证那本新人的书不会赔钱,这是最底的底线,名人效应就是这么厉害。
等贺子龙一行人去了公交车站点,才发现《寻秦记》多受欢迎,因为要等车,加上上了公交车也要坐在那里不能动。网络不发达的年代,几乎当天的报纸,大家都会争抢观看。或者说是人手一份!
就像春节晚会,只要小品相声节目一多,观察就看的热火朝天一样。今天的明报上面连载的数量明显比平时要多,加上还有金老的推荐词,一时间许多人在争相观看报纸,没报纸的就向熟人借,颇有些几分洛阳纸贵的架势。
眼看文稿形势如此大好,李家兄弟当然要有所表示。
李大军立即拍马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