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院保底制度?
看看保底二字,就不难明白,以前这叫做把风险直接按在电影公司出片人方面,毕竟是买方市场嘛。也就是如果有人拍摄了一部电影,想在各大院线电影院上演。
你要和电影院们签约一个合同,不管上座率多少,收入多少。都有一个保底的费用给电影院方。
就算电影差到连成本都回不来,你还要倒贴钱给一大笔再给电影院,给你来个双倍打击。
这样的合同和潜规则,自然是对电影院方有利,而且这规定一直这么多年来也没变过。刚开始还没感觉出来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但是久而久之,就会发现。
电影院里上映的都是些熟悉人员拍摄的电影,也就是每天都是些重复已经出了名的明星们,以及熟悉的老牌大电影公司们出的产品,在各大电影院出现。
一些有想法,有创新,新鲜血液的小电影公司和新人演员们,就给死死的压在下面出不了头。因为担心拍出来的电影,会回不了本,还没上映就让电影院剥削了几大层皮。
这样的规则,会让新人少,老人固定,阶级僵硬。而老明星们思想是很难变的,演技也很难再突破了,没有威胁就没有进步。而老是那些个原演员在眼前洗眼睛,久而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