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的家乡有个国企在工厂。
有编制的工人,打扫卫生,三十多人扫一个不大的院子,看各个干的辛苦,但过了半天,硬是没扫完。扫一会歇一会,聊一会天,一会走几个,一会又走几个。
这企业一共有160多人,一线上一个工人都没有。什么,你说没工人,一线上面谁在工作干活?
呵呵,临时工啊!
都是什么人干呢?都是农民工。
当然,这个农民工和后世的农民工概念不同。真的是临时,不像后来的说是临时工其实是背锅的。农民工和工人工资待遇是完全一样的。这就导致了工厂机关里大批人闲的没事喝茶看报纸打毛衣睡觉,而一线人员必须使用大批农民工。
80年代国企与其说是一个企业,不如说是一个社会组织单位。
还有各地的粮站,那当年牛比的很。
当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退伍兵自选单位,选政府法律机关的非常少。稍微有点本事的都挤到商粮供。
所谓商粮供,后世可能很多年轻人不知道了,商是商业局系统,百货大楼等,粮食是指粮食局下粮所粮店等,供是指各地的供销社。当年计划经济体制下,这三大系统那可是牛逼到爆的。此外还有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