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晋鹏觉得这是大事,不敢贸然答应:“等喻书记回来,我一定把大家的意见转达到位。”
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说:“袁秘书长,你不能敷衍我们。你评评理,该不该重修?”
袁晋鹏诚恳地说:“戴叔伦是著名诗人、著名清官,对晴川做过很大贡献,重修纪念碑应该考虑。不过,市里财力有限,项目要申报立项,不是说建就能建,至少要开会研究吧。晴川历史名人众多,加上在我们晴川工作过的名人,不下于一百号。他们曾经造福晴川,甚至留下后代在晴川,我们当然要永远铭记。至于具体怎么建什么时候建要开会研究,不是我一个市委副秘书长能拍板吧?”
中年人说:“这样说也有道理,那我们等着好消息”说罢带着大家走了。
邓振华笑道:“药不过樟树不灵。你看,这些话非得要你大秘书长说才有用。我说,人家不听。话说回来,这种上访我也是第一次接触到。”
袁晋鹏说:“现在老百姓的生活好了,手头有钱了,修建宗祠、牌坊,修谱这些事多起来。类似戴氏后人的诉求要重视。我们晴川人文荟萃,历史文化名人特别多。我记得平安县凤岭乡的邓氏竟然是南唐中主李璟第八个儿子邓王李从镒的后人,因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