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人解释道:“秦公此番虽被委以重任,然其人实胆若鼷鼠也。因有疑虑,流之便书信于赵国好友,得回信知晓其中有诈便来金陵一行。”
闻此言,王羡鱼虽惊讶今日之事还有这般转圜,但更多只觉得胸膛发热。流之!流之!君子流之!只此名号谁人不知?
世人看重德行,世家名流无一不是举止有礼,谈吐文采斐然,其中君子流之更是佼佼者。流之为燕人,曾以稚龄群辩大儒,虽败,但一战成名。
后,燕天子召见稚子,稚子不言姓氏,只说唤做“流之”,燕天子得知稚子才学来自其父,请出,子代父婉拒,言明:志不在此。燕天子虽憾,不敢强加,请稚子留,稚子复言:志不在此。
小小年岁,代父亲婉拒燕国天子,犹可以认为是其父亲平日里所言所行流露出不愿出仕的意图,稚子只是禀明罢了。但燕国天子留其本人,稚子也婉言拒绝,可见稚子虽小,也不是碌碌功名之徒。
当今世上,世家名流不愿出仕,实寄情山水之人有之、沽名钓誉之人亦有之。但被召见请出仕,又有几人真能做到毫无犹疑便出言拒绝?
燕天子见稚子拒绝,甚是感慨,便赐“君子”二字,此后君子流之便成稚子名号,广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