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说过,70年代之前的日本电影黄金时代,电影公司基本上全都是制作、发行和上映一把抓。
可后来受到电视方面的冲击之后,陷入泥淖中的日本电影便再也不复当时的辉煌。
电影公司为了规避风险,纷纷将自己的制作业务抛弃,精简瘦身以适应电影市场大萎缩的现状。
可不管怎么精简,甚至于把一部电影三个流程中的制作和上映这两块儿都丢掉,但发行的职能却仍旧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按理说,一家制片厂制作出电影之后,发行公司是应该出钱买下电影的发行权才对,就像70年代之前,它们从自己旗下的制作所里买一样。
可事实上,发行公司不但不需要出钱购买电影的发行权,甚至在发行的时候,还要另外收取发行手续费。
因为市场环境和分成结构的变化,现在的发行公司与制作方之间,与其说是买电影,不如描述成为签约更加的合适。
既然是定合同,那么自然是要约定所有的发行事项,如果是那种制作委员会成员一大堆的大制作电影倒还好,可能制作委员会中就有电影公司参与其中,合同签订自然是顺理成章。
可像《烟花》这样高木拓独立投资的电影,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