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代起,朝廷就设立的专门的乐府来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进行整理改编,继而训练乐工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活动,到了汉代更是发展到了巅峰。
现今保存的汉乐府民歌仍有五六十首之多,最出名的乐府双壁还被列入了教科书,就是《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两首。
礼乐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礼是指各种礼节规范,乐是指歌曲和舞蹈,而礼乐文化最重要的运用,就是祭祀。
礼乐文化本身就是起源于祭祀文化,而祭祀又是统治者维护自己通知地位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乐府在历史上的地位一直不低。
魏晋六朝时期,乐府逐渐从一个机关单位变成了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但这个机构却并没有消失,而是并入了六部之一的礼部之中,一直到清朝都存在着。
采诗观风,顾名思义,就是采四方风俗以观民风的意思,现在一般叫它采风。
它可以算是古代官方采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但政府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观察民情和控制舆论。
要知道在古代时期,民歌民谣的杀伤力是巨大的,多少次起义造反都始于一段小小的民谣,就连我党……算了,扯远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