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撄宁,意思就是不受外界事物的纷扰,而后保持心境的宁静。
庄子又是怎么得道的呢?
庄子说:“我从副墨(文字)的儿子那里听到的,副墨的儿子从洛诵(背诵)的孙子那里听到的,洛诵的孙子从瞻明(目视明晰)那里听到的,瞻明从聂许(附耳私语)那里听到的,聂许从需役(勤行不怠)那里听到的,需役从於讴(吟咏领会)那里听到的,於讴从玄冥(虚寂深远)那里听到的,玄冥从参寥(高旷寥远)那里听到的,参寥从疑始(迷茫思索)那里听到的。”
《大宗师》从教我们“学道”之后,就开始举例子了。所举的这些例子,都是用来辅助解释的。
第一个例子是讲道的变化、进化,万物的变化、进化。
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第二个例子是讲得道后的人生境界。道家与儒家的人生境界的不同,一个站在道的高度上看待人生,一个站在世俗的角度上看待人情世故的。
站在道的高度上人生就洒脱,站在世俗的角度上人生就拘泥。一个登天游雾,挠挑无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