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尾声也只有15分钟,第二幕刀妃革命接近50分钟,第三幕伪满洲国差不多30分钟的样子,加上各种换景、上下台,满满当当两个小时。
大戏主要是两个点,一个是溥仪和婉容文绣的感情戏,主要是季铭、李澜和殷仝的戏。另一个是溥仪伪满时期的个人行为和内心变化,包括姚成铎的日本军官吉安刚直,以及投靠而来的谭子阳饰演的孙太监,面对强权和奴才,季铭饰演的溥仪,有截然不同的表现,然后这些表现,会组成一个统一的末代皇帝的政治形象。
最终这两出大戏,在尾声部分被季铭的大段独白点出来,把编剧和演员对角色的发掘,彻底展现出来。
这其实是不太符合中国哲学“意在言外”的习惯,但比较符合观众对话剧的审美要求——尤其是年轻观众,本身这出戏参与者是学生,观众也大多会是学生,编剧和主创,也都要考虑这一点。
你让我猜来猜去,我就不伺候了。
观众都是很懒的。
季铭在第一幕过半的时候,终于登台上场。
是他和英国人庄士敦在书屋的戏——那已经是逊位之后的第十三个年头。
任鸣调整了一下坐姿,等灯光重新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