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自己的职业信仰,为粉丝树立良好的奋斗榜样,也同样可以获得堂堂正正的成功,甚至远胜于那些虚假的人设玩偶。
在五四百年前夕,这样一篇“青年题材”的社论,当然是合乎需求的。
作为典型的季铭,毫无疑问是被好好背书了一把——不知道有多少季铭的粉丝,把这篇社论截图下来,然后随时享受着,拍在黑粉脸上的快乐。
“喏,拿去看,《光明报》认证时代好青年!”
这算是一重护身符,除非季铭违法犯罪,或者违反公序良俗,不然就很少有人能够光靠嘴来让季铭受损了。
季铭团队当然是喜出望外。
这是操作不来的。
属于可遇不可求的机缘。
如果不是五四百年的契机,如果不是正好在这个月份,如果不是在编的国话演员,如果不是一直以来,季铭的形象和实绩,都无可挑剔——可能缺少其中任何一项,这篇社论都不可能围绕季铭来写了。
……
看到这篇社论的时候,季铭自己悄然抵达沪上——真的是悄然,连卖航班信息的都没发现他。
他一个人来的,没带助理。
初晴自己开车来接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