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就挺挤的。
与林迟老郎中及一大包物品挤在窄小车板上的陆辞瑜如是想到。
当朝官府虽然有规定令衙门做为常驻办事的部门存在,但执行力却并不怎么样。古代信息不发达,皇帝想要得知民情国情仅能通过那几条固有的僵化渠道。底下的官员又不傻,买通了那几位大人压下对他们不利的消息,天高皇帝远的,他们就是圣旨王道。
更何况是这种离了皇都十万八千里地图都难找的小城镇。
陆辞瑜刚来的那几日里正便将拜贴递了出去。对方仅仅是个管籍帐登录的文书,连正式的品级都没有,却因为掌握着实权反倒成了这个小镇的一方人物。
拜贴递了数日,对方心情好了才应下他的请求用一顿饭,勉勉强强答应下来。里正前前后后又找了不少人才打通了内部的关系,直到近日才得到肯定的回复通知让陆辞瑜去官府立户。
按理来说立个户籍不应该这般困难的。
为了防止有人偷税逃兵役差役,自古时起就有了最基础的“什伍连坐”的户籍制度。而后随着时间的发展律例随之不断改进完善,时至现今这个朝代的户籍制度早已形成了全套的完备流程。
和平年代还好,若是再提前个三五年逢上新帝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