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十四岁时,已经出落成气韵绝佳的美少年。
他花了整整三个月,写了一篇对仗工整华彩斐然的峭壁赋,题在北郡之东的灵山峭壁上,恰好被来此地游玩的翰林学士碰见。
这位翰林学士抄下整首赋词,带回了嘉南国都建安城,许多人听闻这首峭壁赋出自一个十四岁少年之手,都感到十足的震惊和撼然,便有人将薛淮山奉为少年英才。
那首赋词一度被广泛传唱,但也只是那短短一段时间,再往后,人们又渐渐将他忘了。
“我想去一趟建安。”薛淮山对他的母亲说:“拜师在名士门下,学成之后拜官入.仕。”
他的母亲沉默良久,方才答道:“既是你自己选的路,再苦也要走下去。”
次日,薛淮山拜别母亲,带着几个家仆,南下去了都城建安。
北郡薛家在嘉南国的北部算得上名流世家,但在都城建安,却并不为人所知。
薛淮山在国都四处碰壁,那些名士学究,多半只收名门贵族的子女为徒,他空有一身期许和抱负,却感到无从施展应用。
嘉南国并没有科举考试,入.仕为.官依靠名流举荐,或者写信呈递给内廷监,这封信将会直达国君。倘若信上内容得到国君垂青,便可获取为.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