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备完成以后,实拍,胶片时代导演得第二天才能看到画面,所以他只看演员表演,摄影会负责灯光,同时进行拍摄。
一旦剧组开机,就是在烧钱。
胶片时代几乎过去了就不说了,数码电影时代每天的器材钱,全组的开销,场地租用费用等等也是十分可观…
前期拍摄之后会有专门的团队负责备份分类整理素材,分别移交特效,调色,剪辑部门。
通常摄影师会跟后期调色流程,这样有利于画面风格的协调。
剪辑师因为不在现场,所以很少会受到来自现场的干扰。
好莱坞很多导演没有剪辑权…
剪辑是最终成片的决定者,终剪权往往属于制片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导演沦为了技术工种,成为生产线的一环。
但也恰恰是这样的环境,让好莱坞电影成为了最标准化的电影。
好莱坞是制片人中心制,宝莱坞是明星制,中国以前是导演中心制,之后是混乱之治,谁有钱听谁的。
如果中国电影能实行真正的工业化生产,对于电影的发展没有坏处。
所谓艺术的开拓与导演的自我表达完全可以在工业化的生产中实现。
如果他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