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里有一份统计数据:据估测,各大志在冲奥的电影制片厂在奥斯卡公关方面的投入约为1亿美元左右,而花在争取前哨奖项提名方面的费用就在100万美元以上,一般包括,给评委们安排多场放映会,寄送电影的影碟和介绍,颁奖季的派对等,有些组织诸如金球奖还准许每人90美元以下的小礼物。”
唐宁宇补充了一下:“还需要在北美各大主流媒体登报,这是一笔很大的花销!”
“去年,哥伦比亚公司砸了2500万美元公关《社交网络》,最终结果不尽如人意…”
“当年,恺哥大导演的《霸王别姬》输给了《四千金的情人》,为什么?你没花钱,谁愿意给你奖?真以为奥斯卡只凭影片质量颁奖吗?质量只是入围的门槛,公关才是王道!”
“有野心的片商们知道,这些公关投资是有意义的,因为获得了学院和评委们的垂青,作品提名或者赢得奥斯卡,都能带来很大的经济回报。影片的重映,DVD的发售、再版,周边的贩卖,甚至是公司其他影片的投资,都成为了顺理成章的事,这就是“声誉”效应。”
解释了一大堆,矮大紧强行拯救一下:“还是要恭喜张俊生导演,以26岁的年龄拿下了奥斯卡最佳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