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算了一下,就先把这个努力方向否掉了。
原因很简单,顾鲲也想得很透彻——眼下,华夏和西方的关系还很好。
历史上,冷战结束后,大洋国并不是第一时间找上华夏当新假想敌的。大约要到96年,因为一些军事危机,才逼得华夏方面不得不保护自己。
要是顾鲲介入太早的话,不但拿不到太多好处,等不到“奇货可居”级别的待遇,甚至还会暴露自己。
一般来说,根据历史规律,没有军事危机的年代,都是各国之间互相渗透最严重的年代。而一旦有了军事危机后,双方的潜伏着都需要做事,就容易暴露。
所以,怎么也得等96年双方的伏子都自发暴露得差不多之后,内部干净了,有些国际合作才能考虑。
排除掉了两个获益最丰厚、但因为安全问题暂时做不了的领域后,剩下的“刷阵营声望”的任务就不多了。
“渔业执法与环保合作?海事文物保护合作?貌似暂时来看,还是海事文物保护合作比较容易实施,南海有无数的从唐宋到明清的古代商船沉船,上面的瓷器和其他不易腐型文物,多如牛毛……这个生意做得!下次再回到兰方,攒够本钱弄一条打捞用的快船后,就可以着手准备这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