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鲲微微有些惊讶:“你今年……”
“32岁,我看上去显老。”杜国伟有些不好意思。
“一直读书读到32岁?”
这得是拖延毕业了多少年的老大难。
“硕士毕业之后,就去院里工作过三年了,不过是助研职称。后来领导劝我再去深造一下,说读完之后就能升副研职称,我就去了,不过,成果总是不足以毕业,今年已经是读博的第四年了。”
25岁就硕士毕业进设计院、工作到28岁读博,结果32还没毕业,看来水还挺深的。
从聊天中,顾鲲也意识到一个问题:90年代,“职称”对于国内的体制内的科研人员,是一个极大的压制。
当时民间投资的灵活研发机构还很少。
你有本事没年限,或者论资排辈名额卡死在那儿,职称升不上去,就做不了更多的事情,这种例子都是比比皆是的。
或许,后续挖人就可以从职称方面不得志的人优先下手。
当然了,顾鲲也不是说职称完全不重要,毕竟那也是对人履历和能力的一个衡量标准。但他既然要挖价值洼地,要找容易劝诱到的,肯定要有所侧重。
双方互相熟悉了一下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