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的回归,国际社会对于整个东南亚承接经济全球化产业转移的份额估计,应该有所调整。如今介入程度越深的国家,越应该对预期有所回调。”
梁劲松搜索了一下自己的常识,抿了一口拉菲,试探地询问:“据我所知,大马应该是周边各国中,之前承接加工转口贸易最多的国家了——
李家坡坐拥东南亚最佳转口贸易良港,自91年以来,带来了进一步强劲的国际中转份额。马来半岛依托李家坡,做了大量的低技术含量劳动密集组装产业布局。
按照您的估计,是想做空令吉了?不过,令吉似乎也是兰方的流通货币吧,只是看衰令吉的话,没必要特地跑到香江交易所来扫货。”
不了解90年代危机爆发前东南亚经济结构的人,或许对当时的现状难以理解。
从91年露西亚解体之后,因为大洋国的强势,其实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就已经被极大推动了。
而当时华夏还没加入WTO,所以华夏虽然外贸也很发达,但整个90年代火的都是“产业间分工”型的外贸,比如某些产品华夏成本特别低,有优势,就疯狂出口。所谓的“几千万件衬衫换一架飞机”,就是这个时代的粗放型形态。
至于“产业链内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