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汽车公司方面承担了军方定制的100吨容量的槽车的任务,公司得到了斯堪尼亚团体公司的转向架的技巧授权,以后每生产一台转向架还要给斯堪尼亚团体公司销售额的百分之五的专利费,不过中原汽车公司可以在这个技巧专利上自主开发。
“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对每个承载部件进行重复仿真分析及结构优化,对车轮、车轴、构架等部件进行了1000万次循环加载疲劳实验,保证在全寿命周期内的结构强度安全。”
高永军说道:“我们在转向架制作过程中,采用各种措施减轻重量。转向架的构架采用了薄壁箱型结构焊接,最薄钢板仅6毫米。为实现轻量化重量把持,我们的技巧团队跟斯堪尼亚团体公司的工程师进行行了精致的重量方案,可以说细到一颗螺栓的重量。”
他也是说起了研发过程的一件事情——
在对120公斤轴箱体的研制中,轴箱体重量超出打算重量2.5公斤,为了这个,技巧职员对设计方案进行了四次“优化后再仿真盘算,接着再优化”的过程,终极让轴箱体达到了设计之初的重量请求。
彭虎奇此时细细视察转向架成品,创造很多处所完整看不出焊接痕迹,整件产品浑然一体,也是忍不住啧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