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设备来对燃烧室的内部燃烧情况进行观察。
以前实验时燃烧室需要包裹在厚厚的机匣以内,只能伸入少数的热电偶或采样管,很难对内部的流场有深入地认识,所以以前只能是通过不停地试错来检验设计方案,发现哪方面有问题,再优化,再实验,反复迭代,找到一个能满足指标的可行的方案。
但是杨杰深知观测手段的重要性,花了重金将现有能够用上的高端检测设备都使用上了,为的就是节省时间。
康斯坦丁在燃烧室设计方面经验非常丰富,亲自上阵带着团队调试这些设备,让燃烧室的实验现在能够顺利地进行。
不过要在长宽不过300mm的燃烧室这么小的地方要组织高效稳定的燃烧,要低排放,要稳定无振荡,要出口均匀,要高效冷却,要点火包线宽,熄火边界低,可以说是螺蛳壳里做道场,而且公司还要研发更大推力的航空发动机,这需要丰富的经验和设计师开创性的思维。
杨杰可以很自豪地说永瀚航空动力科技公司在燃烧室硬件设施上跟国外的通用、普惠、罗罗巨头是看齐的,并且使用了仿真模拟软件,能用上的手段全都使用上了。
康斯坦丁利用仿真软件自己建立了一个非常精确的算法模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