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廉价低档的钢材,而不是苦练内功。
国内这些大型国企都是如此,就更别说其他的民企了,都是拼命地靠着扩大产能和压低钢材的价格来抢占市场,生产出来的钢材质量可想而知。
只想靠进口铁矿石轻松赚钱,而不立足于国内现实高制造技术,这种不思进取的经营思路迟早会让很多国内的钢铁企业吃上大亏的。
只不过国内巨大的市场对钢铁产量是刚需,一些基建工程和加工行业对钢材的质量并不是特别苛刻,国内很多的企业还能保持一定的利润。
因为钢铁产量特别大,国内很多大型的钢铁企业开始代表国内钢铁企业参加全球铁矿石谈判。
全球铁矿石价格是根据国际三大铁矿石生产商与主要钢铁生产商商定的合同价格确定的。这个定价体系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运行,按照惯例,每年第四季度开始,世界主流铁矿石应商与其主要客户进行谈判,决定下一财政年度铁矿石价格,任何一家矿山与钢厂达成铁矿石买卖合同,则其他各家谈判均接受此结果,谈判原先分亚洲市场和欧洲市场,开始多以欧洲市场价格准为准。
不过随着随着亚洲经济崛起,以新日铁代表的亚洲钢厂获得了更大话语权,谈判机制也发生了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