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国内在这方面也是不晚的,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尚处于对国际科研热点的跟踪阶段,要实现从跟踪到迎头赶上,建造能够证实、实现科学思想的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大科学装置,无疑是一步至关重要的棋。
93年底,丁大钊、方守贤、冼鼎昌三位院士向中央建议在国内建设一台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这些老一辈的科学家自然有着远见卓识。
建造这样一座大科学装置,预算大约要12亿元。当时金山市一年的研发投入不过30多亿元,就在三位院士的提议后金山市方面也是表态:金山市愿意出资三分之一,第三代光源就落户金山市。
95年初,国内数名著名科学家发起“在金山市建造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的提案,当年4月,中科院与金山市市签订合作协议,由中科院在金山市原子核所负责落实这套光源的建造任务。
97年6月,国家科技小组批准了“金山市光源”的预制研究,在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率领下,到2001年3月,几乎所有主要关键技术全部攻克,并组建起了一支百余人的技术团队。
不过金山市的这座光源设却是因为金山市方面资金不到位迟迟不能动工建设。
中科院也是为了稳定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