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大的精力。
而北约正好相反,在大多数坦克炮都是威力较弱的105毫米线膛炮的情况下,如果不开发更先进的弹药第二天可能就要被钢铁洪流淹死了。
所以鹰酱为首的北约国家开始在弹药工艺上大量砸钱开发,因此较早的拥有了更好的弹药生产技术。
采用液相烧结技术需要消耗大量的材料,同时生产工时很长,鹰酱生产的一枚高性能穿甲弹综合成本足以生产五枚苏制穿甲弹。
也正是如此,即使是冷战巅峰时期,北约也不过是在前线部署了8000多辆各型主战坦克,而苏修最多的时候部署过25000多辆,其中还大半装备着125mm火炮。
苏修为对付艾布拉姆斯、豹2A4这种的北约这些加装了类似约翰牛“乔巴姆”复合装甲的新锐主战坦克也是研制了多款穿甲弹。
虽然兰克乌手中掌握的了1991年定型投产的这种穿甲弹的技术图纸,这种穿甲弹即使和鹰酱1991服役的、号称“冷战最强弹”的穿甲弹相比差距都不太大,可以说达到了当时的顶尖水平,不过这么多年来这边没办法生产这种穿甲弹了。
其实这款穿甲弹才刚刚定型服役几个月的还没来得及开始量产,这个红色帝国就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