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稿大都和这些作家是一代人,立场天然站在他们这边。
“不要紧,报刊杂志追求的是销量和影响力,要是只刊登一方的言论,这场争论就没办法持续下去,没了这个噱头,他们还怎么提升销量?”有人列出了刚收集到的数据,自从这场争论开启之后,许多报刊杂志的销量都往上窜了一大截。
“没人会和自己的奖金过不去,就算他们看咱们不顺眼,也得硬着头皮把咱们的文章刊登上去;再说了,不是还有《萌芽》么?只要《萌芽》下一期发上几篇咱们的文章,其它报刊杂志看到《萌芽》的销量,肯定会动心。”
截止到现在为止,这一期的《萌芽》销量已经突破了十万册,而且第二次加印也在准备之中,另外,陈俞安这篇文章也被转载到很多媒体,但凡是刊登了文章的报刊杂志,销量或多或少都出现了上扬。
转载也是需要给原作者稿费的,靠着这些媒体的转载,陈俞安收获了比《萌芽》还多上数倍的稿费,起码去魔都的飞机票不用发愁了。
不少手快的作家很快就写出了驳斥的文章发往自己熟悉的媒体,他们还在榕树下贴出了文章片段,引得围观的网友一片叫好。
叫好之后,也有人产生了疑惑,怎么光看着其它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