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轻重,那只是个人所需的追求。
唯一重要的仅仅只是“私欲”:渴望“秩序”的满足。
代入到读者身上,这种“私欲”便等同于从所看内容中获得到的精神体验。
——无聊的愉悦或猎奇的刺激。
如果能来点癫狂又有趣的怒涛展开,那就再好不过了。
至于三观……还管什么三观?
有趣就完事了!
“人们所见辉煌的事物,潜意识中又渴望着它毁灭。”斯坦利·莱姆曾在某本书的后记中写下这样的词句,“这就是酒神式的悲剧内核,它不呈现美的外观遮掩绝望,而是让美在痛苦和狂欢中回归丰盈的本质。”
是以“恶德美学”的本质即源自创作者本心的“恶意”,而把观看者推入纯粹的旁观者视角感受故事本质,则是他对读者残存的怜悯。
虽然很多人都认为斯坦利是早年被奥逊的书搞出了心理阴影,才怒而写出这种来安慰自己饱经摧残的三观。
为了将他的风格与传统恶德作出区分,文学研究者们将斯坦利的写作流派称为“新恶德美学”,又名“延迟起效的恶德美学”。
是的,延迟起效。
观看的时候手拿上帝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