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克苏鲁”,只能是通读这一体系后,在自己的理解之上再创的“克苏鲁”。
在这过程深还不小心被后来的那些书、那些不再充满晦涩词句的书给吸引了。
他品了品自己的真实观感,发现自己似乎更倾向于后来的写作风格。
这就有点尴尬。
虽然关理说了按照他的想法来写就行,但文深可没法敷衍了事。
这种关键性的抉择……
果然还是找到另一个当事人一起讨论比较好。
“最简单的方法,当然是复刻原本克苏鲁的发展路径,原教旨奠基,从朦胧的迷雾走向清晰的显学。我可以模仿洛夫克拉夫特大师的写法,当然水准肯定比不上本人。”
“如果放弃这个方向,以我自己的想法去进行写作,必定会受到当今背景环境的影响,无法完美复原其本身的时代性。不过优点也是有的,会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偏网文化,较易传播。”
文深上来就给出两个选择。
关理表示一个都不想选,“你就不能折中点儿?”
找到晦涩内核与浅显描绘之间的平衡,他不信文未复没有这个能力。
“折中到什么程度?偏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