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博客
弹球之“弹”念“谈”,不念“蛋”。今天的小孩子不弹球,一看这俩字第一反应念“蛋”。我小时候,北京的大街小巷广场野地,凡是能挖坑的地方,无冬历夏地都有儿童聚众弹球。尤其三九天,有的孩子冻得鼻涕过了河,边脦(tè)肋着大鼻涕边认真地弹球,这景象充满喜感。(脦肋是北京土话,意为快速吸入。)
弹球既可以当动词,又可以做名词。名词之“弹球”是大拇指大小的玻璃球,有彩芯的,也有素色的。我们这代人童年的时候,玻璃球是至爱,与今天孩子们喜爱的手机游戏有一拼。拥有较多玻璃球的孩子气势上都高人一等,身边总有许多追随者,一旦出门,呼朋引类,呼啸来去。
弹球的玩法多种多样。规矩的玩法需要事先挖坑作垒,一路打关入禁,过五关斩六将,最终获胜;野路子玩法就是不管不顾打野仗,满地追逐打击,以命中目标为胜。弹球讲究手法,初学者易犯毛病有二:先是执球方式不对,将球塞入弯曲的拇指与食指之间,俗称“大努”;二是弹射时未用拇指发力,而是连胳膊一起用力发出,属于赖皮。真正高手是将弹球悬空于拇指食指之间,利用拇指足够的力量将球弹射,讲究稳准狠。我小时候弹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