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家里的小方桌搬上板车,对联放在木头箱子里一起扛上去,带好笔墨和绳夹,天还没亮余喜龄和余爷爷就准备出发往县城赶。
这一次她们不在镇上做生意,要到县城去。
县城银行外面,大雪初停的街道上,两颗大树间扯起一根尼龙绳,再挂上余爷爷写好的对联,放好桌子摆好笔墨,余喜龄的春联摊子就算是开张了。
早上七点多钟,主街道上还没有什么行人,余喜龄跺了跺脚,拉了拉帽子问余爷爷,“爷你冷不冷,要不去银行里头坐坐,躲一下风。”
这时候银行大厅还没有空调,不过至少里头没有风,不会像外头这么冻。
余爷爷心头火热哪里会觉得冷,比起卖豆腐,余爷爷更喜欢写对联这个活,兴头比卖豆腐收钱还足,更多的是心里的那一份情怀。
他们那个年代,日子比现在还难过,一辈子也就念了两年学堂,那时候日子苦,想念书想得要命,但家里穷连饭都吃不上哪里还能供孩子上学,再加上时局不稳定,生存都成问题。
放牛时去学堂偷学是真有其事,余爷爷硬是靠得强大的毅力,一点点偷学自学,捡别人不要的废笔头,求太奶奶剪了猪身上最硬的毛发做笔,替地主家的少爷写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