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喜龄早就计划好了,早点念完初中,了了徐招娣的心病,说句实在话,她这个年代的人,尤其是女孩子,有个初中文化程度就已经够用了,初中一毕业她就加紧往省城去,最好是赶在余喜安上小学之前。
上辈子余喜龄离开那个所谓的家后,一个人独自在外打拼,她没文化,只有一手做豆腐的技术,但那时候,很多豆腐坊都用上了机器,根本不需要招多余的人工,再者那时候连做八年豆腐的她,已经到了看到黄豆就会恶心的地步。
没有本钱,不想再做豆腐,就只能先打工,还是最累钱最少的那种。
为了生存,为了不回去讨叶听芳的饭吃,余喜龄什么都干,什么苦都能吃,收潲水洗盘子当修理工做保姆,只要有老板招她,钱再少她也咬着牙干下去。
有了点本钱后,听说摆摊赚钱她就去摆夜摊,本来当时准备跟个一起摆夜摊的大姐倒卖服装的,也是机遇,那会正好因为前公司待遇不公,她认识的好几个有素质好有能力的保姆阿姨们都离职闲着,找她来诉苦。
她当时琢磨着,搞服装要的钱可不少,而且从南边搞过来,路上的运输什么的都麻烦,还要担风险,但搞家政就跟中间人一样,不费钱,她这人也有了,也就是跑跑腿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