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脑子有问题。
看完《闪光少女》这部电影,易遥觉得苏夜在电影中提出来的想法很好,可能也是最正确的解决方法。这部电影从头到尾几乎没有说教类的台词,只是用剧情展示着民乐在华夏的地位是如何如何低微。整个电影的前期一直在铺垫这个问题,也让观众的心随之牵挂起民乐的未来。
而随着剧情的发展,当民乐以狂霸炫酷的姿态打败西洋乐时,观众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一种民乐牛逼的心理。这种心理是振奋性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同。虽然这样的斗琴含有着强烈的主角光环因素,但至少看过这部《闪光少女》的普通人,会觉得民乐比西洋乐也不差什么,甚至更牛逼!
反正唢呐肯定比西洋乐牛逼得多!
这种情绪无形之中灌入到华夏民众的心中,便会给予民乐新的养料。
华夏民族千千万人,就算只挑出来很少一部分人因为这部电影喜欢上民乐,民乐未来的发展也必然是一片坦途!
而这部电影到这里还没有完。最后的一场表演,宣扬了一种新的路。
民乐和西洋乐根本不必针锋相对,既然各有优点,为何不互助互补?
西洋乐团可以加入民族乐器,来增加旋律的多变性;而民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