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非常高兴非常自豪了。
这代表着,年轻人喜欢的东西,以前属于小众文化的东西,正在逐步被官方认可!
第二出好戏,就是春晚的这第一个小品——《卖拐》。
自进入二十世纪一十年代后,春晚的小品越来越不好笑。小品本身融入了太多的网络词汇是一个原因,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但凡小品,几乎都要遵循结尾必煽情这一潜在规矩。
这是审核制度使然。为了让小品传递正能量,小品的搞笑方面,必须要做出牺牲。无论是什么题材的小品,到了最后必须要导人向善。
这造成的结果就是,大家吃了半天香喷喷的羊肠,最后才得知,这特么竟然是羊的膀胱做的!
恶心不恶心!
苏夜竞选上春晚导演之后,对于语言类节目提出了一个明确的要求,那就是杜绝生硬的煽情。舍弃掉煽情,让语言类节目回归到其最初的定义。
当然,小品终究还是要带给观众正面思想的。粗看之下,《卖拐》这一节目好像不太符合规定,大家会以为坏人到最后竟然骗人成功了,实在匪夷所思。但仔细想来,这个小品恰恰就是在讽刺那些不听劝告的人,而且揭示了骗子忽悠人的手段。
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