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也常常有年轻人以此鼓励自己。
但很少有人更深的去考虑{前浪怎么想的?位高权重的他们愿意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吗?}
答案肯定是【不同意】。
前几天B站在五四青年节借着新闻联播前后的时间段推出了精心制作的《后浪》。
谁想竟然备受争议,尤其是被《后浪》代表的年轻人愤慨的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即真正的‘后浪’对代表年轻人战地的B站推出的《后浪》严重不满。
但当代【后浪】其实不必,因为B站推出的《后浪》本身就不是给【后浪们】看的。
《后浪》真正面向的是手握大权的【前浪们】,他们可以轻易抹杀【后浪】奋斗的后果。
(后浪们享受着996的福报,签着近乎卖身的合约,堪堪挣来微薄的加班费,却抵不掉房东轻飘飘的一句‘涨房租’)
转发《后浪》的大多是位高权重的中年人,就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出这一点。
所谓的《后浪》也不过是B站察觉到危机即将降临,主动向正直、资本妥协(下跪)的‘投名状’。
毕竟,这群【前浪】可以轻易的毁掉【后浪】,也可以成就【后浪】。